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们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就像是一部编排复杂的戏剧,遇到什么人、能够与什么样的人共事常常由不得我们选择。因此通过对方的语言去洞见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以及对方的能力、修养、层次处在何种水平,就成为我们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必备技能。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越是厉害的人,越喜欢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交谈过程中有意或无意间挂在嘴边经常说的话,背后往往潜藏着他的心理活动和动机。并且通过这些“口头禅”来表达自己当下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反映其心理状态。可以说,这是我们了解一个人最为直接、有效的信息接收器。举个例子来说,基于我的职业特点,我不可避免地要在工作中高强度地使用诸如“有可能”、“或许”、“大概有联系,但是”这类不是直接下定论的语言联结词。因为当我在咨询室内,心理咨询师通过来访者的描述将自己置身与对方的处境时,毕竟只是一种间接的“身临其境”,我们不能对来访者使用语气过于强烈的类似于命令、指责、要求的话语。而是需要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尽可能地与来访者共情。但如果将以上这些常挂在嘴边的话用在生活当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那么我大概会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的人,在待人处事的方面选择以退为进,同时性格相对温和,因此说话是也比较委婉,鲜少能让同我交谈的人感受到断然的意味和受到冷落的感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伍迪·哈里森曾经在他的书中提到:“一个人在谈话的过程中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流露出他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就是读懂他内心世界的显微镜。”而那些真正优秀、厉害的人,也会常将以下两句话挂在嘴边,不妨让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我可以试试”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大多数人都知道成功的秘诀在于勇于尝试,但很多人在面对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又缺乏相应的勇气。而那些卓越的人通常会更加富有冒险精神,且对于自己有相对客观、全面的自我认知,所以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会愿意经常地将“我可以试试”挂在嘴边。在发展心理学当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花盆效应”,指的是一旦我们困囿于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沉浸在舒适圈当中固然能够安稳躺平,但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追赶不上时代的脚步,难免会被淘汰。而对于勇敢的人来说,无论面对的是否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他们都会愿意去挑战自己,就从一句“我可以试试”开始。
“这件事你怎么看”
在现实生活中,相信我们都遇到过那些无论我们表达什么观点,他都会第一时间反驳的人,他们习惯于并且急于否定他人,根据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的解析,认为这种人在社会交往中通常会比较自卑。因此只有通过在社会交往中进行下行比较,即不断地提出质疑和批评来获得自信。但对于优秀、自信的人来说,因为内心拥有强大、稳定的内核,所以他们不会担心自己在社会交往当中被比较,同时也会尊重他人的社交边界,不然他人感觉到自我价值被打压,尊重对方的看法,将对方看作是独立、平等的个体,搭建能够有效交流的平台。这样也会促进他人愿意与他们主动进行交谈,因为他们在交谈的过程中懂得倾听对方的声音,能够换位思考,可以充分获取和展示多元化的观点。事实上,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原生家庭、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早已内化为我们语言习惯的一部分。这些我们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在无意识地情况下透露出来的我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会塑造我们在他人心目当中的形象。而如果我们想要向那些优秀、有能力、卓越的人看齐,或许我们也可以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上花费一点心思。去仔细琢磨对方的言谈,从而透知其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后海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